物流机器人兴起,物流科技企业将出现下一个华为
2018年08月16日来源:全球风现在电商的竞争看物流,就像之前的互联网竞争靠速度换取流量。
现今的电商大战,货物送达的时间长短,关乎着用户的平台选择。
同时,各大电商的内容逐渐趋同,只能在速度上开展竞争:谷歌的 Google Express 标榜当天送达,亚马逊的 Amazon Prime Now 以1小时收费送达,2小时免费送达还以颜色。
在美国这样电商“欠发达”的地方,限时送达的物流配送之战也已经狼烟四起。
总结起来就是,随着科技的进步,用户越来越没耐心,电商平台只能追求速度。
迎战电商,传统企业玩合作
美国的电商分三种:
一是亚马逊这种传统的老电商;
二是专门做某一个品类的新电商,比如专做日用品的 Instacart;
三是超市百货电商,比如连锁购物超市 Costco 推出用户任选时间送达的网购服务。
当然,美国和中国有一点区别,中国企业往往是自主推出新服务,美国企业则乐于联合—— Costco 和专做零售货品送达的 Shipto 合作,就是因为明白必须在电商时代做到快速送达。
所以我们看到,作为电商必争之地的物流,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。
物流机器人兴起,成创新宝地
我们经常讲,一些传统产业虽然充满先进科技,但是各方势力盘根错节,创新企业不易切入。
物流机器人作为新兴领域,一来没有传统豪强,二来需求持续暴涨,因此容易创业。
话虽如此,仔细观察后会发现,新兴物流机器人几乎清一色“出身名门”,道理很简单——物流机器人有一定的高科技门槛,而新兴物流企业也乐于“镀金”以换取快速发展。
因为创业相对容易,物流机器人有三大领域会涌现大量新兴公司。
1、配送
除了 Starship,此外还有 Robby、Dispatch 等机器人配送公司。
此外,不光 Starship 和奔驰有合作,无人机企业 Matternet 也与奔驰卡车对接,加速配送。
2、货运
如今自动驾驶很热,但更多的目光集中于汽车,我认为更早商用的很可能是卡车。
长途货运的商业情景中,在高速上行驶的卡车相对稳定,易于操作。
目前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是由一批出身于全球自动驾驶的“黄埔军?!薄雀枳远菔黄档木⑺戳⒌?Otto 公司。2016年1月至8月,创立短短七个月就被 Uber 6.8 亿美元收购,可见其市场潜力。除了 Otto,还有 Embark、Starsky Robotics 等公司。
3、仓储
仓储管理系统在国外被称为 Fullfillment,即在仓库里码放、抓取货物。
这一领域的宠儿 Kiva 公司被亚马逊以7.75亿美金收购后,更名为亚马逊机器人公司,专门对接亚马逊业务。
瞅准市场空隙的 Fetch、IAM Robot 等一系列公司成立,专门提供仓储自动化服务。
此外,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,机器人的视觉处理能力越来越强,更多的仓储公司不断涌现。
除了配送、货运、仓储这三大领域,在货物抓取系统、物流管理系统、物流交换平台等软硬件协作领域,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也在持续发展。
目前,各个单项都还有不少的科技瓶颈有待突破,尚没有一个整合能力够好的企业出现。我认为,未来的赢家一定会是整合者。
就像诞生之初的电信技术领域,各地都有新技术出现,但是能够形成完整的电信网络的企业迟迟没有出现,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仍有更大的机会值得期待。
针对这样的整合,或者说这样的大机会,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预测:
第一,物流机器人行业将会诞生下一个华为。
如前文所讲,物流系统和当年的电信一样,细分领域不断突破,但是缺乏一个整合者。比较起来,物流市场一点都不比电信市场小。
第二,物流机器人行业的整合者有可能诞生于中国。
还是电信行业的例子,华为之所以能击败老对手思科,靠的就是背靠中国制造这棵大树,整个技术系统的成本较低。
现在的机器人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——除了最高精度的机器手以外,中国在精度不那么高的机器手领域占尽价格、成本优势。
综合上面两点,我认为物流机器人领域真正的整合者,一定是结合了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最实惠的系统成本,这也是下一个华为诞生的条件。
物流科技落地已成大势所趋,从概念到落地,物流科技正走在下一个爆发点的路上,其中还有不少隐藏的痛点和难点,如何整合资源、如何落地也成为当务之急……